央廣網北京1月25日消息(記者柴華)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是農村金融創新的新型組織形式。作為正規金融的一種補充,農民將辛苦賺來的血汗錢放在這裡,是為了在保障本金安全的同時,獲得一點利息。不成想,這原本看似很“安全”的合作社,竟然在一些地方還是發生了“危險”的事兒。而更令人擔憂的是,農民朋友的錢被褐藻糖膠哪裡買置於“危險之中”的,還還遠不僅是鹽城。
  既然“危機四伏”,互助合作社為什麼還會在廣大農村地區普遍扎根?中央台記者在採訪九份民宿時瞭解到,一方面是農村地區農民們日益迫切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卻是大機構伸不進手、小組織管不得當的殘酷現實。長久以來一直困擾農民的融資、理財問題,究竟有沒有解決之道?
  儘管“鹽城互助社事件”只涉及兩千多儲戶,而且承諾最晚2015年將全部結清,但由此敲響的警鐘卻波及全國,因為鹽城並不是唯一。比如在福建漳州,農民預防癌症飲食資金互助合作社同樣埋下不小的社會隱患。
  漳州龍海市農商銀行辦公室主任蔡偉銘告訴記者,早在幾年前,類似標會、老鼠會等農民資金合作社在龍海遍地開花,後來經過幾番的跑路風波之後,這樣的組織倒了一大片,但是至今在個別地方仍融資然存在:
  蔡偉銘:肯定會受影響,他錢沒到銀行來存,都拿去外面,搞一些項目,其實有的根本就沒項目,把這些錢拿建築設計去放高利貸,跑路的很多,以前太多了。
  我們說白一點,有一些人他根本不符合金融部門的借款要求,他能作為一種集資籌錢的渠道;最主要原因是他的利率高,能夠吸引一些閑置資金的人參與標會,變相的高息吸儲的一種現象。
  而在浙江樂清,類似於“農民資金合作社”的機構也不少。來自樂清後所村的方女士就曾經遭遇互助社連本帶利全部泡湯的慘痛經歷:
  方女士:那時候自己好不容易存了一筆大概5萬塊錢,親戚說自己有個渠道可以高回報,每天在我面前說誰投了多少錢,賺了多少錢,後來我就心動了,把5萬塊錢投進去了,第一個月就拿回了2千,確實挺好的,然後把那2000又投進去了,第二個月開始那個人就拿著錢跑了,不要說利息了,連本都沒有了。
  江蘇鹽城也好,福建漳州亦或是浙江樂清,如果我們把這些地方的悲劇放在一起不難看出,之所以引發兌付風險,其實並不是農村合作社在其正規業務流程中出現了不可控的風險,而恰恰是因為合作社在經營過程中的違法違規操作導致了資金鏈的斷裂。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在接受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採訪時表示,農村互助合作社人去錢空事件的頻發主要凸顯出兩方面問題:
  尹中立:第一個問題是管理不規範,即使是為了防範農村基層金融風險,銀監會還有相關部門出台了很多政策去規範,但是一直以來因為鞭長莫及天高皇帝遠,所以在基層總會存在一些違規和違法現象,事實上就是有少數人惡意去違規甚至犯罪。第二個原因和經濟周期有很大關係,經濟運行向上的周期過程中,所有行業都能賺錢,大家就喜歡通過高負債方式賺更多的錢。但是每當經濟周期下行的時候,它相應的金融風險就會暴露,往往少數企業家還不起錢就會選擇走人。
  有人說,既然農民資金互助合作存在這兩個明顯的漏洞,堅決取締不是理所應當,現實卻並非如此。我們常常講“存在即合理”,用在這裡剛好合適。
  據浙江樂清市勝民蔬菜農業合作社社長吳先創介紹,農民有農民的難處,向銀行貸款手續繁雜,而且一下子貸不到那麼多錢,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所以發起這個合作社也是無奈的出路:
  吳先創:預做項目都遇到資金困難,我們手頭又沒那麼多錢,以前都是通過農村合作銀行,一個人才給你貸10萬塊錢,隨便做個項目資金投上去就要好幾百萬,就是針對農村裡的資金匱乏這個前提下,我們合作社裡的社員融資很困難的時候,成立了資金互助會。
  而在河南,農民蓋房、娶媳婦、購買大型農機,花費動輒十幾萬元,資金緊張時打算去銀行貸款卻非易事。河南南陽社旗縣農民老劉的兒子年前辦婚事,就在鄉農信社吃了閉門羹:
  農民老劉:網點都在鄉裡,村裡沒有,網點也不多,辦業務取東西也覺得太難,都排著長隊,貸款不方便,現在貸款需要的條件比較多,又是抵押又是擔保,現在農村又沒有房權證,土地又沒有實行抵押,貸款就不方便。
  銀行放貸,能否收回肯定是第一要考慮的因素,所以需要抵押物也無可厚非。但就是這看似無比合理的要求不知要難倒多少莊稼人。河南鄧州農民李健對記者抱怨,即使托關係請客送禮辦下來了,實際的利息也快趕上高利貸了。
  李健:不好貸,確實不好貸,需要關係的。寧肯去地下借高利貸,一般都是一分二、一分五。
  其實說到底,這樣那樣的農村金融亂象,也許並不是農民群眾和農村地區如何融入現代金融體系的問題,而是現代金融體系如何適應“三農”實際需求的問題。  (原標題:農村金融亂象:農村互助合作社人去錢空事件頻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f32hfzl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